付:15.00$/季,50.00$/年開通VIP會員
享:全站無廣告,送合作漫畫、短劇、福利文、VIP會員
點擊開通VIP,瞭解詳情>>
當前位置: 沉浮婚姻 清華教授陳寅恪 第2章

《清華教授陳寅恪》第2章

1932年清華校評議會通過《國立清華大學教師服務及待遇規程》,受聘清華大學教授必須滿足三個條件,可以做個參考:

(甲)三年研究院工作或具有博士學位及有在大學授課二年或在研究相關研究二年,或執行專門職業二年之經驗者;

(乙)于其所任之學科,又學術創作或發明者;

(丙)曾任大學或同等學校教授或講師,或在研究機關研究或執行專門職業共六年,具有特殊成績者。

國學研究院的聘任標準還有三條:

(一)通知中國學術文化之全體;

(二)具正確精密之科學的治學方法;

(三)稔悉歐美日本學者研究東方語言及中國文化之成績。

 

當然,這些對于那一年的陳寅恪來說,顯然一個條件都不具備。

他留學歐美十多年,雖然在很多名校聽過課,但是沒有拿一個學位,更是沒有任何著作問世,當然也更未在大學或研究院教過書。

所以,當年他哈佛的校友吳宓,向校長曹云祥舉薦他的時候,確實艱難,他日記中說:

介紹陳來,費盡力氣……

時任清華教務長的張彭春認為:

“陳先生留學雖久,學問亦好,然而一無學位,二無著作,不符合聘任教授條件,為保證今后教授水準,不應放松聘任標準,不同意聘請。

后吳宓“往見曹校長,在申前議”:

陳先生前后留學十八年,他人不過四五年。陳先生學問淵博,能與外國教授上下其議論,堪稱學侶。雖無正式著作發表,僅就一九二三年八月《學衡》雜志第二十期所節錄的《與妹書》,寥寥數百字,已足見其學問之廣而深,識解之高而遠。

后吳宓“并以去留爭,聘事乃決。

1926年2月16日,吳宓得到校長允許后,以曹云祥校長名義致電柏林,陳寅恪接電后曾略有遲疑,言:不能即刻到校。

這才有了吳宓4月27日日記的感慨:介紹前來,費盡力氣,而猶遲疑,難哉!

之后兩任電報頻傳,往復商議:

6月25日:晨接陳寅恪函,就本校之聘,但明春到校。

8月14日:陳寅恪有函來,購書殊多且難。

吳宓向校長請求,提前預支薪水數千元,兌成美金至柏林,得款后陳寅恪料理一切事務,12月18日攜俞大維兒子俞揚合由馬賽啟程回國

 

1926年7月8,陳寅恪正式在清華大學上課,時年36歲,他精通德語、日語、希伯來文、蒙文、滿文22種語言,他的授課科目:

年歷學;古代碑志與射披有關系者只研究;瘴尼教經典回紀譯文之研究;佛教經典各種文字譯本之比較研究。蒙古滿洲書籍及碑志與歷史有關系者之研究。

陳寅恪在清華講課,必定學生云集,因為他講課有“四不講”原則:

“前人講過的,我不講;近人講過的,我不講;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

只要是他的課,不僅學生,甚至北大清華許多教授如朱自清、馮友蘭、吳宓等都來聽他授課,如此,沒有博士帽而以導師身份登上清華大學講壇的陳寅恪,曾經引起整個的廣泛矚目,坊間盛贊“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陳寅恪的到來,清華園“四大教授”“四大導師”聲名鵲起。

 

“四大”的趙元任是哈佛大學博士,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學貫中西。(梁啟超在國學院任教后,美國耶魯大學授予文學博士。

關于“四大”的由來,來源于清華高層。

“上次劉壽民先生還來笑我說四大教授的名稱,但是這個稱呼不是我們自謅的,這實是張(清華教務長張彭春)找元任時信上如此說,第一次見面也如此說,而校長曹云祥開會時也是如此稱呼的,劉先生或忘了,或沒聽見,其實正式的名稱是四大導師,其余的都是講師或助教……”

提起陳寅恪的學歷,曾有人問:

“你在國外留學十幾年,為什麼沒有拿個博士學位呢?”

他說:“考博士并不難,但兩三年內被一個專題束縛住,就沒有時間學其他知識了。只要能學到知識,有無學位并不重要。

后來他的哈佛校友和親戚俞大維說:“他的想法是對的,所以是大學問家。我在哈佛得了博士學位,但我的學問不如他。

1928年,陳寅恪因熟讀臺灣巡撫唐景崧駐守臺灣的事跡,從而認出唐筼屋中署名“南注生”的畫作。“南注生”是唐景崧的別號,唐筼是唐景崧的孫女。

 

唐筼

兩人互生好感,同年秋天便結尾夫妻。

妻子唐筼,畢業于金陵女校,曾執教北平女子師范大學,是許廣平的老師。

婚后,他們生了3個女兒,長女“陳流求”、次女“陳小彭”,取自臺灣琉球、澎湖島名,與《馬關條約》中割臺條款有關。

 

陳寅恪、夫人唐筼及三位千金陳流求、陳小彭、陳美延

陳寅恪特別寵愛妻子,經常三個女兒說:

“咱家里頭,你們媽媽是主心骨,沒有她就沒有這個家,所以我們大家都要好好保護媽媽。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陳父陳三立去世,治喪期間,陳寅恪右眼接近失明。

亂世之中,他們輾轉昆明、桂林、香港、成都等,在成都燕京大學執教期間,右眼也接近失明。

1939年,牛津大學聘請他為漢學教授。他接受應聘,想順便到倫敦治眼睛。后因太平洋戰爭爆發,被困香港。

1944年底,抗戰還未勝利,陳寅恪的左眼也失明了。若是常人,雙面失明,學術生涯基本已廢,但是陳寅恪絕非常人。

抗戰勝利后,陳寅恪1946年10月重返北平,再次回到清華園執教的時候,已經是盲人教授。

 

生命最后的9年,在廣州,陳寅恪雖然雙目失明,腿也斷了,特殊時期還被趕出了樓房,在陰仄的平房里面,只有妻子相依為命,但是他還憑借著自己的記憶力通過口述,完成了一部部后人難以超越的著作:《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柳如是別傳》等。

1969年10月7日,國學大師陳寅恪因心力衰竭,在謾罵聲中與世長辭。

《中國通史》和《中國歷史的教訓》未完。

45天后,妻子唐筼也撒手人寰,生前她人說:“料理完寅恪的事,我也該去了。

猜你喜歡

分享

分享導語
複製鏈接

溫馨提示

加入尊享VIP小説,享受全站無廣告閲讀,海量獨家小説免費看
進入VIP站點
端午節福利通知
取消月卡,升级为VIP季卡15美金,年卡50美金,原付费粉丝,月卡升级为季卡,年卡升级为永久卡。 另外,给大家找了一些福利权益,神秘入口正在搭建,敬请期待!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