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她都在進行辛苦的訓練。先是一次又一次的飛機滑行訓練。之后便是要忍著飛行爬升的壓力和耳鳴,不斷進行低空、高空、中空的訓練。
然而,當她第一次飛上天時,看到窗外的藍天和云層,她知道一切是值得。
當發現自己對操縱飛行機桿力量不足,她便加強自己的力量鍛煉,對飛行降落時距離感把握不準確,她便開始通過開車測距和爬樓梯的方式去加強判斷。
當時,中國的女飛行員很少,而專門跑去外國訓練的更少了。所以,她作為中國人在學員中挺顯眼。
有次訓練,有個軍官就拿她戲謔道:你們中國女性的腳不是殘疾的嘛?都是裹小腳,這怎麼開飛機啊?
她憤慨地駁斥:我今天站到這里,就是為了告訴你中國女性能在地上走,也能在天上飛。
為了不讓人看扁,李霞卿努力學習,在學校,她的成績永遠是第一。
這七八年間,她每天堅持早起鍛煉,訓練到晚上。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拿到了畢業執照。
那時候的飛行員是危險的職業,失事是飛行的日常,開飛機就是在玩命。
李霞卿在一次例行訓練遭遇意外,因為皮帶松扣,她忽然被拋出機艙之外。但她臨危不懼,打開降落傘,最后降落在附近的舊金山灣。
當時,這場失事也引美國海軍的注意。
他們派出五架水陸兩用的飛機和十艘快艇展開營救行動,很快就找到李霞卿。事后,工作人員都贊嘆她的機智冷靜應對。
一下子,她在美國飛行界出名,人人皆喚她為“東方蜻蜓”。
1936年,李霞卿學成歸國。當時報紙對她的歸來大肆報道:女星變作飛行家。
同年,她受邀于上海政府,參加“上海市民獻機命名典禮”,并與另一駕駛員登機凌空表演,進行特技表演,引起眾人驚呼。
為了讓飛行不生疏,她開始駕機飛行以熟悉國內路線。
她飛南京、洛陽、成都、西安、昆明、貴陽、太原、北京等城市。而當時的西南航線是航空公司的危險線路,她也敢獨身嘗試。
畢竟,但她是李霞卿啊,自由自在的李霞卿,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無需好風憑借力,我自可以上青云。
1936年,國內局勢動蕩,而她的生活也不平靜。
她,和鄭白峰離婚了。
鄭白峰生性內斂,喜歡宅家讀書,而李霞卿向外奔放,喜歡參加派對,兩人便在這種摩擦中漸行漸遠。
但時代的動蕩讓她無暇顧及小我。
次年,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戰火在國內全面點燃。
熱心的李霞卿立馬向中國空軍遞交了一紙參軍申請,結果卻因為她是女性遭到拒絕。
她沒有灰心!
上不了前線,那就去后方。她開始不遺余力地用一切手段宣傳抗日,在上海開了三個學校和一個醫院,用于救護傷員。
然而,很快日軍就盯上冒尖的李霞卿,甚至開始通緝。她只好先逃去香港避一時風頭。
但李霞卿并非想當一個不做事的逃兵。
她想到可以去美國,一是日軍難以干涉,二是可以用自己名聲去美國進行飛行募捐。
一到美國,她打出“萬里善意飛行”的口號,計劃在美國飛行一萬里,為祖國受難的同胞募捐。
至于表演的飛機,她是用自己價值7000美金的首飾作為抵押租賃而來。她還為這臺飛機起了個名字:新中國精神號。
1939年春天,舊金山梅洛斯機場正在進行一場特技表演,底下的人們為飛機做出的各種高難度的動作驚呼。
待飛機停下,機艙里走出一個風姿綽約的東方女子,那就是李霞卿。
她又一次引起人們的驚嘆聲。
從此,美洲大陸的人們都知道有這麼個中國女子在用飛行為中國抗日宣傳。
美國的電臺和報紙開始邀請李霞卿做采訪,她也因此加入了卡特皮勒俱樂部,甚至她的形象被印到了美國泡泡糖的廣告。
李霞卿的名聲越來越大。
她開始追加第二場飛行來募捐。
這是一場跨度更長的飛行,那就是在南美和西印度航行25000里。
當她到秘魯募捐時,該國航空部長十分賞識她的英勇舉動,向她頒贈了一枚航空金質徽章。
在這些為祖國的募捐中,她曾經創造過一小時募捐到四萬元的紀錄,這些錢全部都捐做國內抗戰的資金。
曾有記者問她為何要選擇這麼危險的飛行,她回答道:“面對侵略,為了拯救中國于水火,我們必須忍受苦難的考驗,而這本身就是一種冒險。
當年《木蘭從軍》早已預示李霞卿的命運:這一刻,她就是木蘭,巾幗不讓須眉。
1944年,國內報紙瘋傳一則新聞:李霞卿在美意外墜機死亡。
于是,人們以為這位女星就這樣在天上喪命了,一時哀悼。
直到1958年,香港的《工商日報》登出一則消息:啟德機場邀請李霞卿女士出場飛行表演。
這才知道當年的新聞是場烏龍。然而,已經沒有太多人在意。
而李霞卿的中晚年生活也歸于一種平靜:偶爾和老友們打打麻將,種種花。時不時會手癢開下飛機。
比如,一次在美國的農場,她駕駛起農場主的灌溉飛機,耍了幾下特技,過了一把癮,直接把農場主人給看呆了。
這大概是因為她的生活早已經歷過大風大浪,再也沒有任何事能比當年的飛行能夠激發她了。
1998年,李霞卿因為急性肺炎去世了。這次,這個女星真的離開了。
雖然我們還能在老電影感受她的音容笑貌,但天空上是再也無她的倩影。
有一句話很好地形容李霞卿的一生:原諒我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
那時,女性的婚姻尚且還沒有自由,她卻敢去做明星,最后還跑去開飛機。
有太多的后來者在她身上看到:原來,自己可以超越性別的限制,去做很多事。
從中國第一代女飛行員到首位進入太空的女航天員,期間花了100年。
而寫下第一筆的那人——正是李霞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