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亮了,林徽因再也沒有醒來,也沒有講出最后她想對丈夫說的話,只剩下一句:“我想見一見思成,我有話對他說”,最后的時刻,她依然惦記著她一生風雨同舟的愛人與同伴。
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悲痛欲絕,到家后他做了兩件事:
一是在他們夫妻共用的小圖板上嚴謹地畫了林徽因墓的設計圖樣,并從人民英雄紀念碑工地取回一件林徽因設計的石刻紋樣,放在她幕前;
二是把林徽因的詩作找出來,用工整的楷體謄寫,整個抄錄了一遍,這兩樣東西,他始終都視若珍寶。
那一些·惑
“敦煌守護神”常書鴻之女曾說:
“當時我就陪著他們,(林徽因)就和我聊你在敦煌臨摹壁畫怎麼樣,雖然她身體不好,但思路很快,她覺得要把北京的景泰藍進行改造,不能老是宮廷式的,要和現代生活相結合……
當時設計的頭巾上要有和平鴿,很多人以為要畢加索的和平鴿,林先生說不要,從敦煌壁畫里的鴿子里找,就那樣引導了我,要把敦煌的圖案運用到現在設計中,她決定了我后半生走裝飾藝術設計的道路。”
其實不只是常沙娜一人,表妹王煒鈺也受表姐啟發而成為了一名杰出的女建筑師,當然還有一個人,那就是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
林徽因少年時期和父親去英國時,受到了作為建筑師的女房東的影響而決定學習建筑,回國之后,她把自己的志向告訴了梁思成,所以梁思成走上建筑之路也是因為林徽因。
到林徽因去世后,梁思成如履薄冰,他的學術生命也隨著林徽因而逝,因為真正懂他的只有她一人。
在梁思成遭受強烈學術批判的時候,林徽因挺身說了一句話:“梁先生是什麼人,他是一個高學問的人,他所有的東西都在他的學問里頭,現在要否定他的學問,他還剩什麼,什麼都沒有了。”她走后,他似乎真的什麼也沒有了。
林徽因傷梁思成的同時,何嘗又不是在傷自己?
吳良鏞去探望病中的林徽因后感慨,那雙動人的、慈悲的眼睛被病痛與建筑思想批判折磨得失去了靈氣和銳氣,她疲憊不堪、她無能為力,于是她便不吃藥了。
抗戰結束醫生說她活不過五年,但新中國成立后她的生命迸發出了前所未有的激情,如果沒有建筑思想批判,她肯定還能還能再支撐著做些什麼。
不幸中的一點幸運,林徽因沒有親眼見到這座古城的徹底淪落,沒有親歷后來梁思成所遭受的那些侮辱與踐踏。
當我去了,還有沒說完的話,
像鐘敲過后,時間在懸空里暫掛,
你有理由等待更美好的繼續;
對忽然的終止,你有理由懼怕。
但原諒吧,我的話語永遠不能完全,
亙古到今情感的矛盾做成了嘶啞。
——林徽因
林徽因離去,留給這個世界的不該只是那些以訛傳訛的花邊緋聞,真正值得人們再次閱讀的,是她的才情、她的事業、她的生命力,包括她真實的感情生活。
林徽因與梁思成的愛情,是古建筑下的微草,是戰火紛飛中的晚霞,是病臥李莊的鐘聲,是古城墻下的落花,半點詩意、半點詩意,最后還存有一分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