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歷盡磨難后,蕭紅終于逃到重慶,但端木也沒陪她分娩,孩子出生沒幾天,就夭折了。
有人問蕭紅,為什麼可以和端木一起生活三四年?
蕭紅答:筋骨若是痛得厲害了,皮膚流點血,也就麻木不覺了。
端木懦弱膽小,注定不能和蕭紅共患難,即便在生命盡頭,也沒能陪在她身邊。
蕭紅的一生,遭遇了汪恩甲的拋棄,蕭軍的極端,端木的懦弱,有過兩次婚姻,兩次懷孕的經歷,好不容易生下的孩子,也未能留住。
這是何其戲劇又苦痛的一生。
有人說蕭紅“作”,不守本分,對感情不負責任,卻似乎沒有意識到,在那個年代,她一生都在裹挾中前進,就像她說的,女性的天空是很低的,在洪水猛獸般的社會,她感慨個體的渺小無力,害怕孤獨,是怯懦的。
但在遮天蔽日的黑暗里,她又努力掙扎,不放棄希望,無論何種境地,都盡一切可能活出自己!哪怕最后傷痕累累。
她又是那麼的勇敢!
力透紙背的“文學洛神”
蕭紅的勇敢不單表現在她面對生活的態度上,還有她的筆力和文章!
”在鄉村,人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
在小說《生死場》中,她簡潔有力的文字描寫了東北農民的悲慘生活和抗日斗爭。
有人說,讀《生死場》時,沒有讀其他小說的暢快淋漓,反而覺得痛苦、恐怖、沉重。而當敘述結束之時,那些痛苦,沉重和恐怖的空氣又會很神奇的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是東北大地一聲聲吶喊,一陣陣震顫帶來的力量。
蕭紅對生和死都投以同樣的赤誠與熱情,對民族和國家有著深切愛戀和期望。
當苦痛、動蕩、生死,從這樣一個親歷者平實到質樸的筆觸中勾勒而出的時候,那支筆就如同一把利刀,在那黑暗的時代劃出一道白光。
蕭紅的筆下除了有戰亂和滿目瘡痍的土地,還有在土地上開出的花朵,平平凡凡生活著的人。
《呼蘭河傳》里她更多的是記述風土人情:“嚴寒把大地凍裂了。
作家賈行家說:“我是一個從哈爾濱來的寫字兒的人,你要是問我蕭紅寫我們那兒準不準?那我得告訴你,太準了,簡直可以說是一部極簡版的東北民族志.”
他評價蕭紅的文字就像一面純凈的玻璃窗,讀她時,總以為眼前并沒有任何介質。感慨她筆力的高純度和直接,“簡簡單單,卻無可替代。”
蕭紅的一生很雜亂,但她的精神卻很純粹,在紛擾動蕩的亂世,她只管把手中的筆放在貧窮與女性身上。
也許是童年如影隨形的寂寞感,也許是獨自漂泊的本能恐懼,蕭紅的一生都在尋求愛和溫暖。
每一段感情,她都是飛蛾撲火地投入,卻都遍體鱗傷。
五分之一的生命都被用來和蕭軍戀愛,卻忽略了自己是個文學天才!
蕭紅生后,《呼蘭河傳》被香港“亞洲文壇”評選為20世紀100部最重要中文小說第九。
她被稱為“文學洛神”,與張愛玲齊名“民國四大才女”之一。
許鞍華還為她導演了一部《黃金時代》。
真想借聶紺弩的話對她說:“你是《生死場》、《商市街》的作者!你應該想到自己文學上的地位!你應該往上飛,飛得越高、越遠、越好!”
蕭紅一生都在尋求依靠,卻忽略了最好的依靠其實是她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