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投身蜀漢的諸葛村夫,司馬懿堅信,尋遍在世英杰,自己不在任何人之下。
如今諸葛村夫已死。司馬懿心中沒有什麼惺惺相惜的感傷,只有按捺不住的興奮和狂喜。
郭嘉已死,荀彧已死,荀攸已死,魯肅已死,周瑜已死,龐統已死,如今諸葛孔明也已經死在陣前,建安時代的薈萃群英風流掃盡,活到最后的只剩他司馬懿一人。
他司馬懿才是笑到最后的那個。
諸葛亮死,朝廷的調令很快就會到來。東吳方向大概率會由天子曹丕親自主持,抽調西北主力,說明朝廷準備在保住合肥的同時,在江東方向施加更大的壓力。
關羽已死,孫吳蜀漢再成唇亡齒寒之格局。而今諸葛亮身隕關中,互為藩屏的吳蜀出現了巨大缺口。
諸葛亮死,起碼一年之內,蜀漢無力再戰。
曹魏獲得了長達一年以上的單獨攻略東吳的時機。
曹丕亦為雄主,不會放棄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司馬懿嘆了口氣,命令一半精銳兵馬前往江東,同時做好自己親自帶兵返回洛陽的準備。
既然曹丕準備親自主持江東方向的戰事,那他司馬懿一定會被命令留守洛陽,不論未來如何,起碼到目前為止,司馬氏還是皇家眼中忠實的盟友。
可司馬懿還是隱隱感到不安,沒來由地想起自己進攻西城的那一幕。
那是不久之前的春天,司馬懿進兵街亭,直抵蜀漢西城之下。
他看到了門戶大開的西城,一個胖子在城頭彈琴,除了身側焚香的兩個童子,全城見不到一個人。
而細作居然指認那人是蜀主劉禪。
一生不信神鬼的司馬懿,莫名感覺身在迷霧之中。
(十一)
洛陽傳來消息,曹丕不出意料地親征東吳,司馬懿封大都督,假節鉞,坐鎮洛陽。趙云在五丈原擺出咄咄逼人的攻擊態勢,而蜀軍后續的增援部隊卻已經緩緩后撤。
一切皆如司馬懿所料。
命令部分軍馬留守之后,司馬懿出發前往洛陽。
就在即將到達洛陽之時,司馬懿得到軍報,魏軍在五丈原和蜀軍發生沖突。
司馬懿驟緊眉頭。
五丈原?為什麼五丈原的趙云還沒有撤軍?
司馬懿眼角狂跳,終于意識到最重要的問題。
蜀軍主力去哪了?
在他和趙云對峙的時間里,蜀軍主力去哪了?
趙云麾下不過騎軍不過兩萬,算上后續部隊總兵力也不會超過四萬,益州雖小,蜀軍能調往前線的兵力也不會低于八萬,除了趙云統領的部分,其他蜀軍去哪了?
益州出關中的路線,能讓大軍通行的應該只有一條斜谷道才對。
不對!還有一條!
楚漢相爭,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司馬懿全都明白了。
好一個劉禪,好一個趙云!好一個諸葛亮!竟然不惜兩萬人作掩護,居然不惜讓自己親身送死!
司馬懿明白了此前一切反常的原因——鄧芝對東吳的出使,出現在西城的劉禪,主動送死的諸葛亮,蜀軍一系列詭異的軍事調動。
蜀軍居然在自己面前悄無聲息地完成了戰略欺騙!
真正的蜀軍主力,恐怕已經迫近長安了,駐守長安的夏侯楙根本不是蜀軍的對手。
以丞相換時間嗎?
好一個蜀漢。
他們居然真的敢賭。
誰制定的計策?諸葛亮還是那個姜維?
長安危矣,雍州危矣,關中危矣。
明白一切的司馬懿想要回師,可思慮良久后終究還是選擇放棄。且不說時間上已經不可能,即便自洛陽調禁軍北上,后勤也根本不可能完成供應,曹魏根本無力在兩線同時開啟兩場全面戰爭!
當今之計,士兵不但不能從江東回撤,還要加碼!必須以最快速度擊破孫權!
如果不能,曹魏就真的危險了。
司馬懿的面色陰晴不定。
當曹魏的利益和司馬家的利益綁在一起時,司馬家毫無疑問會是曹氏最為堅定的盟友,可若是曹氏和司馬氏的利益,有了沖突呢?
(十二)
五丈原一戰,趙云全殲敵軍,可接下來的趙云就要面對近乎瘋狂的六萬曹軍。死守五丈原,只為偷渡子午谷的騎軍得以配合魏延,一口吞下雍州曹軍主力。
世人皆以為蜀軍主力會出斜谷道北伐,斜谷道外的五丈原也是雙方爭奪的重點。雖然魏延提出過領五千騎兵從最為險峻的子午谷奇襲的計劃,但無論蜀漢還是曹魏都認為此舉過險,只要魏軍在谷外布防,蜀軍就有可能全軍覆沒。
諸葛亮用兵奇正相合,但根源依然在一個正字,何況面對占據整個北方的曹魏,蜀漢屬于國小力微的一方,奇兵一敗,便會滿盤皆輸。
諸葛亮確實是這樣的,他有信心對司馬懿為代表曹軍將領在正面作戰中保持優勢。
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這不是什麼空話,而是赤壁以來劉備帳下諸將自始至終都要面對的現實。
諸葛亮在新野是如此,關羽在樊城是如此,張飛在當陽也是如此。